仔豬因腸道內微生態系統未建立完全,自我抵抗力低,沒有免疫系統,對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和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哺乳仔豬主要以傳染性腹瀉,如:傳染性胃腸炎、大腸桿菌病、仔豬副傷寒、仔豬黃白痢等較為常見。而保育豬以斷奶,飼料突然更換,寒冷、環境應激和寄生蟲等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為主,這兩類因素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即相互影響,又互為因果,筆者認為,仔豬腹瀉常以傳染性腹瀉較為常見,危害最嚴重。它可以原發致病,也可以繼發感染,而非傳染性腹瀉往往是腹瀉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往往在在實踐中非傳染性腹瀉被許多養殖戶和獸醫所忽視,筆者認為非傳染性腹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因:
非傳染性腹瀉主要包括仔豬消化機能不全,應激因素、營養因子缺乏,寄生蟲等因素引起的。
1、仔豬消化機能不全
斷奶仔豬從吃初乳變成飼料為主,加上斷奶應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據有關資料介紹,斷奶后一周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使本來就不足的消化酶含量更少,影響營養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同時,斷奶后仔豬胃內由于胃酶不足,胃蛋白酶形成減少,對飼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飼料為腸內致病性大腸桿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抑制乳酶菌的生長,最終因消化不良而腹瀉。
2、仔豬由于自身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對各種如斷奶后母仔分離,日糧變化,豬群變化,環境及溫度、溫度的變化異常敏感,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導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瀉。
3、營養因子缺乏。仔豬缺乏維生素(如:維生素E、葉酸、煙酸等)、礦物質或其它必需的營養物質(如鋅、硒、鐵等)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病仔豬排黃色、白色、糊狀或水樣惡臭稀糞。
4、寄生蟲病。主要是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近年來,由于集約化養豬在廣泛使用全價配合飼料和飼料管理條件改善,這類疾病明顯減少,偶爾發生于3月齡的仔豬。
二、仔豬非傳染性腹瀉的綜合防治
防治仔豬腹瀉,主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飼養,加強管理等。并針對易致仔豬腹瀉的具體病因,采取不同的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防止營養因子缺乏:妊娠母豬飼喂全價飼料,保持營養平衡,防止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的缺乏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同時,為使免疫母豬盡可能多地給仔豬提供特異性抗體,可在母豬飼料中添加VE。在配種前15天內及妊娠期間,在母豬日糧中加入適量低分子脂肪酸,可顯著提高初乳中總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從而增強仔豬抗御病原體,特別是腸道病原體的能力,減少斷奶前腸道疾病造成的損失,從而防止腹瀉的發生。在斷奶前后的仔豬日糧中適當補充礦物質、維生素、有機酸(如1.5—2%的醋酸等)維生素制劑和復合酶制劑(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蠟樣芽胞桿菌等),既可防止仔豬營養因子缺乏,又可彌補其內源性消化酶不足,保護胃內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飼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加快仔豬生長發育,有效地預防和降低仔豬腹瀉,仔豬應及時補鐵、維生素E,有效地防治仔豬營養性貧血和缺硒缺乏癥。
2、加強管理,減少應激反應
仔豬自身神精調節和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完善,對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適應較差,易造成消化機能紊亂而引起腹瀉。因此,保持室內溫度和一定濕度,避免溫度驟然升降,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潔、衛生、干燥。逐漸更換飼料(一般要求7天左右逐漸更換飼料)避免引起仔豬腹瀉和各種應激反應對預防仔豬腹瀉至關重要。
3、減少蛋白質含量,降低日糧抗原反應
一般在7日齡左右,仔豬開始采食全價配合飼料。在斷奶前每頭至少補飼600克,使仔豬在斷奶前胃腸系統得到加強和健全,以適應斷奶后采食飼料,尤其是植物性飼料,建立對飼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減少過敏反應。同時,在保證仔豬生長發育所必需氨基酸的條件下,蛋白質不能過高,粗蛋白含量最好控制在19%以內,可減少腸內蛋白質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敗和仔豬斷奶后腹瀉。
4、藥物預防 目前流行的方法是采用綠色生態藥物或飼料添加劑進行預防。如:采用牛至精油,采用復合微生態制劑等。以10%牛至精油產品綠諾為例,預防腹瀉的添加量為150-200ppm。復合微生態制劑加酶源康寶添加量1000ppm。牛至精油、源康寶等綠色生態飼料添加劑可以長期使用,復合國家飼料法規要求,效果也很好。
總之,采取綜合防治的辦法,一定能控制仔豬非傳染性腹瀉病的發生和發展,把仔豬腹瀉對養殖業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一篇:養雞生產中需要重視的幾大關鍵問題
下一篇:免疫和管理:豬應該什么時候斷奶? |